金花开遍丝路 你好世界!安化黑茶来了

蹄声声,古道悠悠。足印串串,茶香缕缕。

  地处雪峰山北段的安化县,是古老梅山文化中心区。常年云雾缭绕,资江依山蜿流,土质肥沃且酸碱度适中,拥有被誉为世界奇观的冰碛岩地质,富含锌、硒等大量微量元素,极为适合茶树生长。“山崖水畔,不种自生”,对于安化,是先有茶,再有县。

  早在2100多年前,安化黑茶就与丝绸、瓷器等商品一起,沿着张骞出使之路,传往西亚、中亚乃至欧洲等地,成为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。作为流通在丝路的主要商品,是“一带一路”上名副其实的主角。可以说,丝绸之路同时是一条“茶叶之路”。

  茶市斯为盛,人烟两岸稠。置身熙攘外,唯有水中鸥。安化黄沙坪的盛世茶都之景象,在《安化县志》中犹可见。

  一段源自秦汉的茶史,一条飘香万里的茶道。而今,安化,又在“一带一路”的东风下,重新出发,目标是“世界共享”。

位于安化的中国黑茶博物馆,这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黑茶为主题的博物馆。

  因茶而兴,因茶而名

  安化黑茶,最早记载始于唐代,兴盛于明清时期。历史上,黑茶一直是西北边疆人民消食去腻的生命之饮,并远销中亚、俄罗斯和欧洲腹地,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。

  万里茶道纵贯大江南北、横跨欧亚大陆,穿越千年时光与丝绸之路对接延续。安化黑茶正是这条万里古商道上的神秘之茶、民族团结之茶。

  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,是安化一张流传百年的名片。

  而鲜为人知的是,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上,还有着湘人名家的黑茶故事。左宗棠就曾探索用安化黑茶打入俄国市场。

  清道光年间,二十九岁的左宗棠,到安化陶家坐馆。他的学生只有一个,是已故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陶桄。坐馆八年,左公充分利用陶家珍藏的典册,博览精研,深潜厚积,为来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底子。

  光绪元年(1875)五月,俄罗斯官员索斯诺夫斯基率团考察西北数省,左宗棠与之打了二十七天交道。衔系茶马,左公灵机一动,与对方探讨中俄边境开办互市的可行性,一旦通商,便可在恰克图设立市场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化黑茶。

  时光难回。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,南方最后的一支马帮仍然从此路过;风雨永锡桥矗立依旧,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。

  但安化需要寻找,寻找通往外界的那一条新路。

  一块石头,一朵金花。就是安化黑茶通往世界的“金砖”,就是那条新路。

安化茶马古道永锡桥,这里仍保留着南方最后的马帮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
  • 会员